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媒介概論
Introduction to Mass Media 
開課學期
103-2 
授課對象
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 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如森 
課號
BICD1021 
課程識別碼
610 1911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生傳418室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6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2BICD102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前三周由授課教師針對大眾傳播與大眾媒介,以及變化中的媒體就宏觀性之講授,主題包括傳統到現在的各種大眾傳播媒體的轉變,以及主宰當今年輕人的新媒體。第四周起,第一堂課由授課教授就當周之主題就相關資料補充,第二堂課由修課同學分組上堂報告(被指派之組別,必須根據導讀之主題,並搜集國內外文獻做完整之報告),第三堂課由同學與授課師就報告主題評析與討論。本課程並安排實務界專家做專題講座,並且規劃媒體參訪活動。 

課程目標
使學生瞭解傳播學各次領域與未來課程的關係,分析媒介與社會的關係。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大眾傳播的基本概念,從印刷媒體、電子媒介與視聽媒介到閱聽人、媒介影響等主要層面加以了解。 
課程要求
1.課前充分準備與詳讀指定讀物。2. 對於讀物內容可以提出有建設性的議題於課堂討論。3.積極參與小組作業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隨時與老師約時間,研究室514室 
指定閱讀
1、『MEDIA NOW』:Understanding Media,Culture,and Technology媒
體ING—認識媒體、文化與科技,Straubhaar等著作,台北雙葉書廊
出版。
2、Ralph E. Hanson (2013). Mass Communication: Living in a Media World (4th edition). CQ Press.
 
參考書目
1、 Melrin L.DeFleur &Everette E.Dennis, Understanding Mass Communication.
2、McQuail, D.(2000).Masss Communication Theory(4th ed.).London:Sage.【中譯本:陳芸芸、劉慧雯譯(民89)《最新大眾傳播理論》。台北:韋柏文化事業。】
1、Straubhaar, Joseph and Robert LaRose (1996).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
Information Society. Wadsworth Publishing Co..【中譯本:涂瑞華譯(1996)
《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》。台北:亞太】
2、彭家發等(1997)《認識大眾傳播》。台北:中山學術文教基金會
3、鄭瑞城等(1993)《解構廣電媒體》。台北:澄社
4、陳滔文、朱立、潘忠黨編(1997)《大眾傳播與市場經濟》。香港:盧峰,學會
5、馮建三(1998)《大媒體》(上、下冊)。台北。元尊
6、《大眾傳播概論》王筱璇、勤淑瑩合譯,雙葉書廊出版,2005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常成績 
20% 
上台報告、團隊表現、出勤狀況 
2. 
期中考試 
40% 
期中測驗--筆試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期末報告--成果展示 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7  放假



 
第2週
3/06  Course Introduction(分組) 
第3週
3/13  大眾傳播與大眾媒介 
第4週
3/20  變化中的媒體
 
第5週
3/27  媒體與社會 
第6週
4/03  放假 
第7週
4/10  書與雜誌-代表各種聲音的管道
報紙---從平面到數位
 
第8週
4/17  錄製音樂—從唱片到數位
無線電廣播---第一個廣播媒介 
第9週
4/24  期中考 
第10週
5/01  電影與家庭影視
電視發展歷程







 
第11週
5/08  電視媒體新聞及節目營運參訪(公共電視台或民視) 
第12週
5/15  網路
第三螢幕 
第13週
5/22  電子遊戲
通俗文化:娛樂、體育、音樂 
第14週
5/29  新媒體:數位時代的傳播新傳播科技專題講座 
第15週
6/05  媒體倫理
 
第16週
6/12  全球傳播媒體 
第17週
6/19  放假 
第18週
6/26  期末報告